PianoBuyer

当今的新钢琴市场

拉里·法恩

当今的新钢琴市场

拉里·法恩

20世纪70年代当我开始维修钢琴时,除了部分数量持续增长的日本钢琴外,在美国出售的大多数钢琴都是由十几个不同的美国本土制造商生产,每年钢琴总产量达数十万架。按今天的标准来看,当时的许多钢琴质量都不是很好。而现今,只有三家美国制造商还在生产一定数量的钢琴,每年生产的钢琴总共也不超过几千架,但来自其他十几个国家三十多家公司旗下七十多个钢琴品牌却每年售出三万多架的全新钢琴,而质量是迄今最好的。以下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事件:

·在日本钢琴于20世纪60年代涌入美国市场后,韩国钢琴也于80和90年代紧随其后。这些进口钢琴造成大多数中低价位的美国品牌经营不济。

·到了90年代,不断上涨的韩国工资致使该国制造商将大部分钢琴的生产转移到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崛起使得美国和全球出现新一波廉价低质的钢琴。

·外国公司和投资者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低成本劳动力与西方高品质的设计、生产专业知识、配件和材料相结合,大大提高了中国和印尼廉价钢琴的质量。

·大小型公司广泛使用便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生产设备,提升了各种价位钢琴的生产精确度。

90年代起,十多个欧洲高端钢琴制造商一直在美国大力推广自己的钢琴,挑战了美国本土高端钢琴制造商的利益,也为美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高品质的钢琴。

为了更好地在经济全球化中生存下来,美国高端钢琴公司已将其产品多元化,开始生产中低价位的钢琴,并且在劳动力低廉的地区建立工厂或与当地公司合作。与此同时,中低价位的钢琴品牌亦趋向使用高端钢琴常用组件和专业技术来制造更高价的型号,钢琴市场中高端和低端钢琴的界限因而愈发模糊。

中国

现今,中国制造的钢琴占据了北美市场的主导地位,在美国出售的新钢琴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十年前,大多数中国制造的钢琴只在技术上勉强合格,在音质上却不如人意。然而,多年来,中国制造钢琴的技术和音质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虽然有些钢琴仍然处于入门级水平,但也有些钢琴已能与世界上其他更昂贵的钢琴相媲美。有时有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的钢琴相比,中国生产的钢琴的连贯性要差一些,需要经销商进行彻底的售前准备(有时候必须将很差的钢琴退还给工厂),但除此之外,很少会出现重大问题。优质型号的价格在上涨,但是对于目标是入门级和中等价位的买家而言,很多中国制造的钢琴都值得一试。

据说中国首个钢琴工厂于1895年在上海成立(创立者可能是英国人)。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了增强国家钢琴制造业的实力,成立四个国有钢琴制造厂,分别是上海、北京、东北和广州珠江钢琴制造厂。钢琴制作虽然属于工业生产,但在中国90年代仍然处于原始状态。此后十年间,中国政府开始向外国投资开放中国市场,起初外资只能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后来逐渐走向民间。

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中国中上层阶级不断增长,激发了急剧上升的钢琴需求。受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便宜商品的吸引,外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建立新钢琴厂,或购买现有工厂,或与现有工厂签订生产合同。同时政府也向国有制造厂投入大量资金,使其更具竞争力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需求。

2000年到2005年,大多数在美国出售的中国钢琴都以吸引顾客到商店购买最便宜的钢琴为目标,但采取这种销售策略的经销商往往经营失败。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售价更高的钢琴,采用从欧洲和美国进口的优质配件以增加钢琴价值,但仍利用中国低价的劳动力。而当中最优秀的钢琴不仅仅是把零件安装在一起,而且还在国外技术的帮助下改进钢琴的设计,并且在国外人员充分的监督下生产,以确保生产过程中能正确实现这些设计。

除了政府的参与,现今中国的钢琴生产现状让人联想起一个世纪前的美国钢琴生产状况。数以千计的小公司使用几十个供应商提供的零件或组件组装钢琴。大部分制造商的钢琴都是以区域为基础进行销售,而国有制造厂和几家外国大型制造商的钢琴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按照西方的标准,今天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钢琴仍属粗糙,但在外国技术援助或投资下,钢琴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只有质量过关的钢琴才得以在西方出售。

尽管长期以来,中国钢琴的销售都被国有制造厂的经销商所垄断,但是由于受到来自小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国有制造厂的控制力正在慢慢削弱。鉴于国有企业运营的低效和负债,当前的竞争形势可能使政府再三考虑是否继续补贴钢琴产业。目前,鲍德温钢琴公司的母公司吉普森吉他公司已收购了东北制造厂,而广州珠江制造厂也已经完成首次公开募股,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

除了鲍德温、珠江和国有制造厂外,在北美市场出售钢琴的中国大型制造商还有柏斯音乐(香港)、雅马哈(日本)、英昌(韩国),以及面向加拿大市场的卡瓦依(日本),这些制造商在中国都有自己的工厂。在中国拥有工厂或与中国制造商签订生产合同,并在美国出售钢琴的其他外资公司包括AXL(帕拉天奴)、贝希斯坦(霍夫曼)、博兰斯勒(欧米勒)、波特曼、康宁汉姆、海兹曼、博斯纳、舒尔茨波尔曼和威廉·史丹堡。许多美国分销商或经销商与北京制造厂、珠江制造厂等工厂签约生产大量这些品牌的钢琴在美国出售。施坦威还出售由施坦威设计、珠江制造的艾塞克斯钢琴。

还有一家海伦钢琴,由中国企业家陈海伦拥有并经营。

印度尼西亚

在价格和质量方面,印度尼西亚钢琴是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与中国不同,中国有许多国内外的大小型钢琴制造公司,而印度尼西亚的钢琴几乎都是由三家大型外资企业生产,分别是雅马哈、卡瓦依和三益。针对美国市场,雅马哈在印度尼西亚生产的是入门级三角钢琴和大部分小型立式钢琴,卡瓦依生产的是该品牌所有中小型立式钢琴及一款入门级三角钢琴,而三益则生产其所有在北美出售的钢琴,包括三角和立式钢琴。

总体而言,印度尼西亚的钢琴制造质量与中国类似,但是其质量改善得更快、连贯性更好,这可能是因为印度尼西亚的钢琴制造商数量少而规模大,以及两国之间的政治文化差异。印度尼西亚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该国是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与西方有着密切的联系,习惯西方的工作和经营模式,以及人们广泛使用英语,且政府不拥有或管理工厂。

如同其他亚洲热带地区一样(包括中国南方),印度尼西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工厂内的气候控制,以及如何妥善处理木材以防钢琴在运往气候干燥的国家时因木材风干引起各种问题。这三家公司以及中国南方的珠江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出色,但建议顾客在使用钢琴时还是要特别注意并适当控制气温,尤其是在非常干燥的室内使用时。

韩国

韩国钢琴业历经了一段动荡的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饱受战火蹂躏到80年代的全球崛起,经历了劳资纠纷、亚洲经济危机、90年代国家钢琴业的突然崩溃,以及最近的破产、重组、中止收购和更多的破产。现今,三益和英昌的财务状况相对稳定,刚刚被现代发展公司收购的英昌也摆脱了破产危机。如前所述,由于韩国劳动力成本增高,这两家公司都将大部分生产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在国内只生产数量有限的昂贵型号。

现在韩国钢琴的质量控制几乎和日本的一样好,但是这个发展过程却花了30年。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很多,但无疑文化是其中一大因素。西方钢琴公司的员工经常说,他们的韩国同行相当自负,不愿意听取美国人的建议。我不是说韩国人就非得听取美国人建议,但如果他们想把钢琴卖给美国人,还是听一下为好。

在音质方面,这两家公司的钢琴质量虽然受到认可,但却从没出品过真正音色清澈优美、具有品牌特色的钢琴。他们会定期请德国工程师,或是名字带有德国特色的美国工程师(这类工程师很受制造商青睐)对钢琴进行重新设计,这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钢琴缺乏品牌连贯性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这么多钢琴都是在不同工厂生产,而且产品规格不断改变,没有足够的沉淀时间。多年来,解决内部政治和质量控制问题也消耗了公司大量的精力。

现在两家公司的情况正在逐渐稳定下来。三益推出了该品牌有史以来最好的中高档钢琴。而英昌正迎头赶上,也有一些优秀的设计,新钢琴正在生产当中。此外,两家公司的顶级钢琴可称得上物美价廉。

日本

日本两大钢琴制造商雅马哈和卡瓦依分别于1900年和1927年左右开始生产钢琴,并于20世纪60年代初真正开始在美国销售。出口的头几年两家公司都在解决让木材适应北美气候的问题,但此后,其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成为其他钢琴制造商的楷模。这两家公司都拥有出色的保修服务,永远不会让客户对钢琴不满意。和韩国一样,日本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两家公司不得不将大部分生产转移到其他地方,只在日本生产昂贵型号。除了少数例外,两家公司的三角钢琴和最高的立式钢琴都在日本生产,而中小型立式钢琴则在其他亚洲国家生产。

日本钢琴的音色趋向明亮而强劲(雅马哈比卡瓦依更明显),虽然没有前些年那么明显,但音色始终悦耳动人。除了常规系列产品外,两家公司还生产更具古典特色的高端钢琴,以及平衡质量与价格的入门级钢琴。此外,日本钢琴因坚固耐用而备受各类机构的青睐。虽然比大多数其他亚洲钢琴贵,但日本制造的雅马哈或卡瓦依钢琴的品质分外值得信赖。卡瓦依还生产了由施坦威设计的波士顿钢琴,并通过施坦威经销商进行销售。

美国

在美国,只有施坦威、梅森汉姆林和查尔斯•奥尔特这三家公司生产所有型号的钢琴。如莱温斯克一类的精品制造商只根据订购制造高端钢琴。作为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最大的钢琴制造商之一,鲍德温在2009年停止了其在美国钢琴工厂的生产,并将所有的钢琴生产移到了中国。

1853年由德国移民创立后,施坦威就一直在纽约制造品质优良的钢琴。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施坦威在美国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当人们说想要购买最高品质的钢琴时,别人就知道他指的是施坦威钢琴。但过去的十至二十年间,施坦威的地位不断受到数十家欧洲公司以及梅森汉姆林的冲击。虽然这些公司很小,自身不足以撼动施坦威,但它们加起来却在美国高端钢琴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不过施坦威仍在音乐会三角钢琴市场中独占鳌头,某种程度上,在学院风格的钢琴市场上亦然。从某方面看,欧洲制造的钢琴在外观和音色上都比美国产的施坦威更胜一筹。美国产的施坦威与其在德国汉堡分厂出产的施坦威在品质上有所差异,德国出产的施坦威的品质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施坦威设计经典,使用可靠的材料和制造方法,但制造厂在钢琴最后一步的完善工作上常常表现得不如人意,音质和外形都需要经销商进一步调整。幸运的是,在过去几年间,工厂做出了许多小改进,这一现象得到了改善,而经销商出色的准备工作更是锦上添花。虽然还能进一步完善,但据我所知,人们对施坦威钢琴的赞美越来越多。最近,施坦威欧洲分部人员将出任美国施坦威管理层,这也可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20世纪初,施坦威的主要竞争对手梅森汉姆林在经济大萧条之后长期处于衰退状态。经过上世纪80和90年代的一系列破产和重组后,1996年钢琴自动演奏系统领先制造商PianoDisc的持有人伯格特兄弟收购了梅森汉姆林。此后,伯格特兄弟在马萨诸塞州黑弗里尔的六层工厂里重现了梅森汉姆林公司的往日辉煌。他们与其工作人员重新设计了一套全新的三角钢琴系列,并且更新了原有的陈旧生产设备。梅森汉姆林并不打算挑战施坦威的地位,而是将自己定位为钢琴行业的创新者,从世界各地寻找或研发高质量而低成本的零件和材料,并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从而以较低的价格生产出品质良好的手工制造钢琴。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专业钢琴设计工程师查尔斯·奥尔特就一直在印第安纳州的埃尔克哈特生产高品质的立式钢琴,其生产的三角钢琴已有十余年历史。工厂大部分员工都是奥尔特家族成员。奥尔特钢琴采用优质传统材料和生产方法。现在,类似这样的小公司经营不易,生产的优质钢琴既不属于价格昂贵的顶级品牌,也不属于低价品牌。但如果你想要符合美国人品位的钢琴,那么查尔斯·奥尔特钢琴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欧洲

在美国出售的常见欧洲钢琴品牌有:德国的贝希斯坦、博兰斯勒、奥古斯特·福斯特、高天、首德、舒密尔、赛乐尔、斯坦格列泊·索纳、威廉·史丹堡、奥地利的贝森朵夫,意大利的法奇奥里和舒尔茨波尔曼,爱沙尼亚的伊斯坦尼亚,以及捷克共和国的佩卓夫。这些品牌的钢琴质量大多数都是全球顶尖,至少也属品质优良。直到20年前,大多数这些品牌在美国既不出名也不在美国销售。但随着欧洲市场对钢琴的需求缩小,许多公司发现拥有大房子和高收入的美国人乐意购买他们生产的所有三角钢琴。东欧解放促进了伊斯坦尼亚和佩卓夫等知名品牌钢琴的质量提升,在苏联共产主义的控制下,这些品牌曾历经磨难,现在也在美国出售并且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向美国出售钢琴的热潮促使一些欧洲公司重新考虑钢琴的声音设计,力使钢琴声效更强劲、音色更明亮、延音效果更好,也就是更像美国施坦威钢琴的声音。其中一些公司历经五六代人,在150年里多次重新设计了钢琴,这种程度的改变是非同寻常的。一些公司通过重新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钢琴声音多样化的丧失也是一种遗憾。

几家德国公司已开始开发或拥有第二条生产线以使其产品多样化,并逐渐将大部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前苏联阵营国家,如在捷克共和国生产的贝希斯坦旗下品牌霍夫曼,在波兰生产的威廉·舒密尔,该系列以前叫沃格尔。今天,欧洲国家在商业活动、法律和对待质量的态度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东欧和西欧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劳动力成本,这方面能节省很大一笔支出。

全球化、质量和价值

钢琴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变化使得为钢琴买家提供建议变得异常困难。多年来,全球的钢琴质量一直有一个强弱排序: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钢琴位于最底层,韩国、日本和东欧的钢琴位于其上,西欧钢琴位于最顶层,而根据品牌的不同,美国钢琴分散在这三个层级间。这一排序并非万无一失,但已经成为一代钢琴买家选购钢琴的黄金定律。

现在该排序正受到全球化的干扰。在某种程度上看,高端和低端制造商都在采用对方的方法去缩小两者间的差距。一方面,一些西欧和美国高端钢琴制造商正部分采用电脑化的方式生产“手工制造”钢琴,悄悄从中国采购零组件,并在东欧和亚洲研发更便宜的钢琴型号。另一方面,韩国和中国制造商正在从德国、日本和美国引进配件和技术,两国生产的钢琴有时能与西方更昂贵的钢琴相媲美。全球合作模式之下的新钢琴产品属性比我们以前所见过的都更复杂。虽然旧的排序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例外情况越来越多,直到新排序出现之前,消费者都必须面对钢琴市场上暂时混乱的排列次序。

钢琴质量的差异正在缩小,与此同时,价格差异正在扩大,这引起了更为突出的价值问题。由于西欧品牌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欧元对美元汇率迅速升值,东欧品牌已经成为西欧品牌的价值替代品。而来自中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一些优质钢琴已成为日本钢琴的替代品。没有价值的品牌正被挤出钢琴市场。

如前所述,全球化的一个影响是,以前仅供给高端制造商使用的配件和材料现在也出售给任何愿意支付费用的公司。因此,你会看到一些亚洲公司出产的钢琴都是由一系列德国和北美的著名品牌配件组成,如雷诺、罗斯劳、梅普斯和博尔达克等,并以此推销它们的钢琴。这样一来,问题自然而然地浮现,现在人们既然可以买到使用德国设计、德国配件、甚至是德国品牌的中国制造的低价钢琴,而高端钢琴价格又如此昂贵,那么西方生产的演奏级钢琴还值得购买吗?它还有什么值得让人花钱的地方吗?

诸如雷诺弦槌和博尔达克音板一类的高端配件无疑增加了消费级钢琴的质量和价值,但是此类高端配件的使用只是铸造优质钢琴的其中一个因素。虽然演奏级和消费级钢琴之间的区别在缩小,但在许多方面,这两种类型的钢琴品牌仍然有很多不同。这些差异体现在木材的选择、干燥和使用上,最终的校准和调律上,以及对技术和美化细节的关注等方面。

演奏级钢琴会根据要求选用具有更细致的纹理、更均匀的颜色、更高的硬度和强度,或是特定声学性质的高级木材。这些木材经过更加细心和更长时间的干燥处理,所制成的钢琴的外观也更加稳定,更耐用。琴壳面板的衔接也更加契合,漆面也更光滑。制造师也许还会拆开从供应商处购买的击弦机再重新进行精确组装,以获取更佳性能。制造厂的工作区域设置以让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优先,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发现和纠正错误,还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最后的校准和调律上,直到有音乐家过来弹奏对其感到满意后,钢琴才能出厂。当然,这些体现出质量差异的细节还有很多,差异程度因环境和品牌而异,但是其根本差异在于:围绕演奏级钢琴所做出的决策皆以产品质量为先,而影响消费级钢琴制造的最大因素则为成本。

 


Top